资讯中心

不幸踩雷P2P该如何维权呢?

2018-06-26 16:31:05 admin

最近,随着唐小僧平台的爆雷,P2P用户可谓是人心惶惶,一时间大家都在讨论P2P的安全性。其实当平台爆雷以后好多人都束手无策,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啥,甚至被很多伪专家给忽悠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遇到平台爆雷,我们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心态,并为自己维权呢?


不幸踩雷P2P该如何维权

维权方式有哪些

目前,P2P互联网金融平台维权方式基本有三类:一、刑事报案;二、民事追偿;三、商务谈判。

一、刑事报案:

优势:效率高,花费少。

劣势:投资人报案后,案件进入公诉案件程序,本人不能再撤诉。

受害投资人需前往平台所在地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提供相应证据,选择一个或多个罪名(常见罪名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非法集资罪等)。刑事立案不需要立案费,一旦立案,公安机关会组织侦查布控。

二、民事追偿:

优势:原告在某种意义上可掌握案件进度。

劣势:花费较大,效率较低。

受害投资人作为原告到网站开设地法院民事庭起诉,需缴纳诉讼费。原告需提供被告的身份证复印件、真实地址等。

三、商务谈判:

优势:私密、回款可能性大。

劣势:时机把握不准,稍纵即逝。

受害投资人在网站拖延钱款初期,投资人发现提现困难立刻启动商务谈判,与对方严正交涉,尽快还款。


在这三类维权中,刑事报案可能更较为稳妥,且效率更高!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该如何申请并了解刑事报案呢?


不幸踩雷P2P该如何维权

其实很多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果报案了是不是就算参与非法集资,投资的钱会被没收上缴国库?这句话其实就是典型的“一句谎话说一百次就成真理了”。 根据《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应当依法追缴。集资参与人本金尚未归还的,所支付的回报可予折抵本金。”此外,“对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的,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可以明确的看出,国家要没收的是因非法集资产生的非法收益,而不是受害人的本金,受害人的本金获得返还也是有理有据的。


不幸踩雷P2P该如何维权

投资人该如何报案

投资人可以自行选择去平台所在地报案,也可以在投资人所在地报案。有些投资人反映当地报案警方不受理,被要求去平台注册地报案,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应该大家都懂,但是投资人可以拿出以下文件和警方沟通,实在不行可向其上级或纪委监察部门投诉。

因为P2P平台跑路属于网络犯罪,针对网络犯罪这一特殊形式,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案件的管辖受理作了明确规定:网络犯罪案件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必要时,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网络犯罪案件的犯罪地包括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网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时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地等。涉及多个环节的网络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为网络犯罪提供帮助的,其犯罪地或者居住地公安机关可以立案侦查。根据规定,网络犯罪案件可以由被害人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时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地警方立案侦查。


不幸踩雷P2P该如何维权

受案与立案有何不同

有投资人报案以后领回一张《受案通知书》,以为警方已经立案侦查了,其实是误解。受案,相当于来访回执,意思是警方证明你来过了,你说的我知道了。立案,是根据你说的或者别的线索,警方认为嫌疑人可能存在犯罪事实,正式展开侦查。受案了不一定会立案,警方初审发现没有犯罪事实,就不会立案。要想警方快速立案,最好报案的时候同时提供平台的犯罪证据及材料,如:打款凭证、网站截屏、投资合同、其他相关的证据等。


不幸踩雷P2P该如何维权

未报案的投资者破案后是否有退赔

正常来说,只有报案的人能在破案后获得退赔,这种说法目前好像暂时没有法律依据,但是如果说遇到这种情况你连案都不报是不是有点心忒大了?不管是出于争取拿到退赔还是让犯罪份子绳之以法,我们都建议能报案的受害者尽量去报案。从法律上看,《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要退还集资参与人,参与人当然包括了未报案的受害者。


6.jpg


再次强调,一旦遭遇平台爆雷,投资者务必摆正心态,保持冷静,理性维权,千万不能因为情绪太激动而做出一些冲动甚至轻生的举动,否则只会让损失更加惨重。


郑重提示

本文内容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无论是明示、默示或法定的。本文提供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仅供参考。若您有法律疑问,可咨询上海璟祐律师事务所。

不幸踩雷P2P该如何维权